这部电影 叫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》 它的制作 很难 1984年 ,我馆还在筹建中。 建馆、立碑、写史、一些调查工作刚刚起步,画面资料、亲历者线索都很少。 当时参与筹建纪念馆,后成为我馆首任副馆长的段月萍回忆:“那时候真是万事开头难!” 1984年春天,51岁的段月萍接下制作一部南京大屠杀影片的任务。 她立刻赶到北京,泡在中国电影资料馆,查找“南京大屠杀”影像资料,梳理出来后再和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组一起商议。回到南京后,她又马上为摄制组整理资料、开展实地走访。 段月萍说:“当时拍电影又忙又累”。 段月萍通过东京审判中国法官梅汝璈的遗孀,找到了梅汝璈当年的秘书杨寿林。连夜赶到上海杨家后,从杨寿林处得到了百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,还打听到了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濬的家。当时向哲濬虽然身体状况已很差,但帮助段月萍又找到了向哲濬秘书高文彬.......就这么顺藤摸瓜,段月萍找到了许多重要历史见证人和历史资料。 她随后立刻带着摄制组,一个点一个点地拍、一个人一个人地拍,历时半年才完成这部20多分钟的影片。 该片曾经在纪念馆老展厅内循环播放,当年观众看了展览后再看影片,印象都很深刻。 这部有着浓浓年代感的纪录片,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影像资料,也凝聚了老一辈纪念馆人的心血。这部影片,是他们为历史真相无私付出、不懈求证精神的真实体现。 ·编 辑:赵伊汉 ·资料来源:《守望历史——四十年来南京大屠杀记忆传承口述》 ·校 审:李 凌 赵伊汉 ·监 制:凌 曦 特别声明: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。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,请及时与lanniao@1080pro.net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,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