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莹 燕翔 (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 北京 100084) 位于台湾高雄地区的卫武营综艺中心是亚洲最大的文化设施, 它包含2000座的音乐厅,2230座的歌剧院, 1200座的剧场,500座的演奏厅和一个4400立方米的乐队排演大厅.建筑师是荷兰mecanoo建筑事务所和台湾的Archasia公司.在这座建筑内的音乐厅中有大型管风琴,它主要用于交响乐演出、重要的独奏和管风琴保留剧目。 然而,根据实际的亚洲文化生活,这个大厅将用于爵士乐,流行曲演唱会和其他利用扩声系统的活动。在这种使用潮流下,混响时间(RT)中频将在1.6s---2.2s范围内可调。除了混响时间,这种经典场馆的设计应创造一种亲切,温馨空间感强的氛围。 台湾已经有几座“鞋盒”式音乐厅,尽管这类形式对室内音质更有保障,但是在经典音乐厅中,鞋盒型并非唯一的形式。台湾南部的这个新的大厅被设计为“葡萄园”环绕式的大厅,与19世纪建造的著名鞋盒状的音乐厅相比,今天的音乐厅的设计更加考虑观众的舒适感(两排间距更大)。19世纪的拥有2000座的著名鞋盒音乐厅则会造成最远观众的距离过长的问题(远远大于40米)。相反的,在这个“葡萄园”式音乐厅最远的观众距离为31m(相对指挥的位置),因此直达声是更强的,尤其是在坡度较陡的楼层。 音乐家被观众在一个短的距离内包围着,音乐包围的亲密感非常不同于长“鞋盒”式音乐厅。挑台之下没有观众,大厅给人以音乐殿堂的感受。葡萄园型音乐大厅内部不具备像鞋盒状大厅内的侧面反射墙,因此,这种漫反射是由包围每组观众的平台的反射弧墙面与栏板提供。弯曲形状的座位后部(离地面的高度是1.2—1.3m)由多层板制成,同样能够有较大的空间感。 舞台上的活动反射板可以调整距离舞台面的高度(17m,14m,或9m),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调节早期反射声和后期混响声的比例(如同相机镜头的变焦)。大量的计算机和计算机模拟工作促进了设计阶段的调整和改进工作。 尽管电脑模拟对制定决策相当有帮助,但是它仍然基于声线跟踪技术,忽略了三维空间对声音扩散的影响。在模拟用的三维模型中,很多几何形状上的变化被简化或忽略。声音在座位区的掠射衰减过程很难用计算机模拟完成。因此,在经过大气吸声矫正的条件下进行了1:10缩尺模型测试。(见下图)符合国际ISO3382标准。 模型长5m,宽4m高3.5m,外部是一个较大的不透气的空间,以保证测试环境,同时配备了先进的干燥系统全天24小时工作。测量的声衰变曲线(“脉冲响应”)有大于40dB的动态范围,所有这些是实际的计算机软件不可能实现的(如“DIRAC”)。 除了声学测试,此模型也运用了光学检测的方法。使用激光发射器,检查墙和天花板每一个倾斜角角度的“声反射”。例如,后墙倾斜可能产生长延时回声,即使它具有MLS的扩散表面,但是它的扩散效果在低频部分是有限的。鉴于安全的原因,角度由原来的15度降到10度。 这个大厅不同用途时混响时间变化范围在中频是0.6s,从2.2s(演唱会),降至1.6s(爵士,激烈音乐)。后一种情况,在天花板上7个采光洞口会被打开,500平米的丝绒帘幕会在二层挑台悬挂在管风琴前面。 很多时候,大钢琴家在巨型舞台上演奏他的保留剧目,延迟的反射声和空旷的舞台会影响钢琴家的听力以及突然的段音,因此,除了悬吊式反射板,模型测试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法:通过升降舞台来帮助钢琴家改善听音反馈,同时使观众听到自然稳定的声音。 注:本文转载自未知,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 |